大学校里的第一堂课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我国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日。作为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一份子,我每每回首那段日子,浓浓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为了尽到国际主义义务,继承了老同志的光荣传统,在军队这座大学里锻炼成长,不怕艰苦,不惧困难,最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
我们国家一九五六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那时已经签订了停战协定),征兵宣传非常得力而且激动人心,各式宣传标语五颜六色,张贴得到处都是,其中最打动我的是这么一条:“军队是一座大学校!”。那时我在一所小学里当教员,看到宣传也心动起来,跃跃欲试,身边的同事们也纷纷鼓励我,让我下定了决心,说服了母亲,应征报了名,不久就被批准当了兵。
我们这一队新兵,很快就知道是赴朝的补充兵员,也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了。新兵集中不久,便安排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我们一路上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志愿军战歌,告别了祖国,来到了朝鲜。
抵达朝鲜后看到的景象,让我们大吃一惊,这里和我们的祖国大不一样:满眼焦土,满目疮痍,遍地弹坑(有的弹坑非常深,地下水都漫了上来),颓垣断壁,人烟稀少。值得欣慰和钦佩的是,美帝国主义给朝鲜人民造成的这些苦难并未压垮他们,这里的人们都自觉劳动,积极工作,表现出一种不屈服的精神。他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我们的营房在水丰,水丰发电站就在这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以及水丰广大人民的共同保卫下,小城保存的还比较完好。营房里还集中了不少将要复原的老同志,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大多数是山西、陕西两省的,说的话我们都能听得懂。我们和这些老同志组成了新兵连,有些老同志充任了我们的班长,还有一部分和我们编到了各个班里,成为班中的骨干。
严格的训练开始了,训练时间一长,我们体力消耗就很大,伙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志愿军为了不给朝鲜人民增加负担,米、面和蔬菜等主副食都从祖国运来,如果运输过程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的供应就会受到影响,而出问题是经常发生的。伙食不好,一天两天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时间一长,像我们这些在祖国没吃过苦的年轻人就都受不了,有的情绪低落,有的发起牢骚,甚至编了顺口溜:“早晨土豆炒萝卜,中午萝卜炒土豆,晚上萝卜、土豆一起炒。”这些消极情绪给训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这时我们的老班长大概已经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有的人又说起顺口溜的时候,他便和颜悦色地问这位新同志:“这位小同志,你知道这萝卜、土豆是怎么来的么?”等了一会儿,又说:“这些东西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人,他们又要跨过多少山山水水,辛辛苦苦地运来的呢!”“你觉得土豆、萝卜不怎么好吃,这可是用辛苦、用汗水弄来的呀,你这样说能对得起他们吗?”看到我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比他更早参加抗美援朝的那些老同志,在和美国鬼子作战的时候,常常是连土豆、萝卜都吃不上的,一口炒面一口雪是经常的事,对他们来说土豆、萝卜就是美餐了。现在你们这样想,这样做,和过去的老同志们比,能说得过去吗?能继承我们志愿军的光荣传统吗?老班长的一席话给了我们极大的教育,说得我们心服口服,五体投地。那位说顺口溜的新同志也诚心地承认了错误。老班长那和风细雨式的思想教育,切切实实地像细雨似的滋润到了我们的心田里。
这就是我们入朝后在军队这座大学里的第一堂课。
在之后的三年里,我们的课程相当丰富,既有政治的,也有生活的,更有军事上的。这些课也像细雨滋润心田那样把我们教育成了这座大学校里的合格毕业生 。
但是老班长给我们上的这第一堂课是如此深刻,久久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像路标那样,总是指给我人生的正确道路。
刘凤岐
二〇二〇年七月十一日
编辑: